公 告 日:
107.08.15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plurk 分享至 line 友善列印
發布單位: 最高法院
標  題: 最高法院審理107年度台上字第1060號童仲彥妨害名譽案件新聞稿
檔案下載:

最高法院審理107年度台上字第1060號童仲彥妨害名譽案件新聞稿

壹、 本院判決摘要
上訴人童仲彥妨害名譽案件,經本院於民國107年8月15日,以107年度台上字第1060號判決,將原判決撤銷,發回臺灣高等法院。
貳、 二審判決情形 
一、本件原判決即臺灣高等法院105年度上易字第1438號判決認定上訴人童仲彥係臺北市議員,基於意圖散布於眾之故意,接續為下列行為:
(一)議場內誹謗部分:上訴人於民國101年11月15日在臺北市議會進行市政總質詢過程中,表示「…我今天要在這邊爆料」,即以未經查證,且與正進行質詢議題無關之事,詢問市長郝龍斌,指述郝龍斌市長的配偶即自訴人高閬仙收受廠商高價鑽戒,足以毀損自訴人之名譽。
(二)議場外誹謗部分:上訴人承前誹謗之犯意,於同日在議會外接受媒體、電台記者採訪時,及翌日在服務處再次接受電視媒體採訪時,繼續指述及散布文字指稱自訴人收受廠商高價鑽戒,足以毀損自訴人之名譽等情。
二、原判決因而撤銷第一審之無罪判決,改判依接續犯關係論處上訴人犯刑法第310條第2項之散布文字誹謗罪,處拘役59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
參、 本院撤銷發回理由
一、關於原判決認定上訴人在議場內誹謗部分,仍有如下之可議。
(一)經查:
 1.依地方制度法第50條規定,地方議會開會時,議員對於有關會議事項所為之言論,對外不負責任,但就無關會議事項所為顯然違法之言論,不在此限。其立法意旨在保障議員行使職權無所瞻顧,充分反映民意,善盡監督職責,議員不因行使職權所為之言論而負民事上損害賠償責任或受刑事上之訴追,除因其言論違反議會內部所訂自律之規則而受懲戒外,亦不負行政責任。故此項言論免責權之保障範圍,依司法院釋字第165號及第435號解釋之意旨,應作最大程度之界定。是以議員開會時所發表之言論是否在言論免責權之保障範圍內,應視議員言論之內容與其職權有無關連而定。至於議員開會時所為之言論,是否與會議事項有關,不以會議正進行中之特定議題或議案為限,亦不以完全符合議會自行訂定之質詢辦法或議事規則為必要。又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第5條亦將應依該法申報財產之公職人員,連同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所有之財產,納入為應一併申報之範圍。從而公職人員之配偶縱非公眾政治人物,其財產來源之合法及正當性,仍與公職人員操守之廉潔性及施政有無弊端或不當利益輸送等節,無從截然劃分,攸關公共利益,基於保障議員得以無所瞻顧而善盡監督職責之精神,議員於議會開會時質詢行政官員,質疑行政官員之配偶有否利用行政官員之職權與廠商不正當利益輸送,難謂與議員行使監督地方政府之職權全然無關。議員於議會開會為言論時,如主觀上有行使其法定職權之意,客觀上可以辨識係與職權之行使有關連者,均屬言論免責權應予保障之範圍。
 2.原判決以上訴人為臺北市議員,於101年11月15日在臺北市議會所進行之市政總質詢,係在續行質詢時任臺北市長郝龍斌,有關上訴人對於其「經檢舉會同消防局、警察單位、勞工局、商業處、衛生局等單位至前考試院長關中上班期間前往按摩之按摩院稽查,發現該按摩院未經合法登記、報稅不實、未確實投保、消防安檢不合格、發現藥品等事」之議題,作為上訴人所為之言論是否與會議事項有關之判斷標準,而認定上訴人質詢郝龍斌市長之配偶即自訴人是否收受人家鑽石及播放某男子指陳有關「工信潘總贈送自訴人鑽戒」之錄音內容,係「與正在進行質詢內容無關之事」,經議長制止後,上訴人才繼續質詢原先之議題,因認上訴人所為,顯非對市政進行質詢,資為其認上訴人所為已逾越保障之範圍,自不在議員言論免責權之保障範圍內之論據之一。然上訴人於市政總質詢時,向市長質詢之內容,縱超出議案範圍或涉及個人問題,逾越臺北市議會自行訂定之臺北市議會議員質詢辦法及臺北市議會議事規則之規定,經議長於維持議事運作之限度內,循議事規範即時制止,亦純屬議會自律原則下之內部事項,依上開說明,倘與其議員之監督職責有關,仍不影響議員依法享有言論免責權保障之範圍。原判決並未依司法院釋字第165、435號解釋意旨,就上訴人所質詢及當場播放錄音內容之言論與其議員職權有無關連,加以論斷說明,即以上訴人所為上開言論,與正進行質詢之原排定議題無關,已屬超越言論免責保障範圍,而遽為上訴人不利之認定,已有調查未盡及理由不備之違法。
(二)再查:
 1.在民主代議制度下,由人民選出之民意代表,負表達民意之重責,執行監督政府之職務;質詢制度則是基於民意政治及責任政治原理所為之制度性設計。依地方制度法第48條第2項之規定,議員於議會定期會開會時,有向各首長或單位主管質詢之權。又基於前述議員言論免責權之保障範圍,應作最大程度界定之精神,議員於質詢時所為之言論及其使用之相關資料,須係出於蓄意造假等,顯然不符意見表達之適當情節致侵害他人法益者,始屬濫用言論免責權,而不在應予保障之列;並非以有無經過合理查證,為判斷是否免責之標準。
 2.依卷內資料,上訴人一再質詢自訴人之配偶即市長郝龍斌:「你夫人有沒有收過人家鑽石?」經郝市長接連4次即時答詢:「當然沒有。」並予以駁斥後,仍執意當場播放某不詳男子指陳有關工信潘總贈送自訴人高價鑽戒之錄音內容等情,縱然屬實,但原審就上訴人所播放之錄音及其內容,僅係消息來源未經合理查證?抑或已屬超越免責權保障範圍,而出於蓄意造假違法濫用,顯然不符意見表達之適當情節致侵害他人法益之行為?並未詳予調查釐清,徒以上訴人所為上開言論,未經合理查證,即認定係屬惡意誹謗而不受言論免責權之保障,亦有調查未盡及理由不備之違法。
二、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關於議場內誹謗部分違背法令,為有理由,應認有撤銷發回更審之原因。至議場外誹謗部分,基於審判不可分原則,應併予發回。
肆、承辦庭
  本院刑事第二庭,審判長法官邵燕玲、法官呂丹玉、沈揚仁、吳進發、梁宏哲
回本頁上方